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农民出身,工人阶级,身处资本主义社会,却依然是无产阶级劳动人民的一员,这样根正苗红的罗玉凤,竟然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!从小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我,突然觉得这不科学,这不符合我们的“三观”啊!

近日,“凤姐”罗玉凤由于接受了美国之音的专访,而遭到了“环球时报”的炮轰。环球时报撰文表示,“凤姐”混美国社会底层,侮辱了“成功”二字。人们议论纷纷,“凤姐”一时间又上了搜索引擎的热搜榜。进而,还有了旅美作者,荣筱箐的《别信好莱坞,罗玉凤经历的才是真美国》,介绍给大家什么是好莱坞式的毒草。常言道,看热闹不嫌事大,博主便来推波助澜一番。

(视频截图:美国之音专访对象罗玉凤)

本着负责任的态度,博主特地找来访谈视频,先看了一看。专访谈及凤姐出身,走红的经历,来美国的经历,如何看待中美媒体等等。整个访谈本身,没什么亮点,倒是“凤姐”本人圆润了很多,脸色白里透红,估计汉堡、炸鸡没少吃。更有很多网友认为,“凤姐”的经历很励志。事儿就出在这里了,凤姐的政治正确与否我们毕竟管不了,可是广大的年轻人竟然把身处社会底层的凤姐当做励志偶像,“环球时报”可看不下去了。

 环球时报撰文,“从2010年底到今天,在这近6年时间里,凤姐一直只是混迹在美国社会的底层,从当年中国上海的售货员,成为了如今纽约街头的美甲店的小工。如果这也叫“成功”的话,那这就是在侮辱“成功”这俩字……”看到这里,博主不禁为环球时报感到着急,你大可以说凤姐言论有何不当,凤姐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可以胡说八道,可是环球时报却偏偏强调,一个在大城市里的普通小工,原来是这么令人不堪的身份。那么,在环球时报的眼中,我们国内广大的和凤姐从事同类工作的人们,那些连出国门去看看的机会都没有的人们,你们更不配“成功”。

 环球时报认为,“凤姐”是“自己不努力,却将自己的不济都归咎给社会”的“屌丝”典型。“如果她当初在上海努力工作几年,同时勤奋地找机会念书补充知识。那么,在上海那样一个充满机会的大城市,他又怎么会没有一个不错的出路呢?”这么正能量的话语,你们有没有觉得很熟悉,有没有觉得特别鸡汤?博主实在是,看不下去了。博主上大学就来上海了,混迹魔都十余载,我热爱这个城市,认为这里有很多机会,这里有陆家嘴的金融精英,也有满城穿梭的快递小哥,他们都勤奋努力,可是不错的出路,在环球时报眼里,只有一种。另外,找机会念书补充知识,这么美好的事情,还真不好找。

 然后,环球时报进一步YY,“如果当她到了美国,能一边努力的打工,一边学好英语找机会读书,然后学成后回国创业,那倒也可以算是一段佳话了。”好吧,如果没有这一段,博主还勉强觉得,这篇文章无非就是让人走所谓“书中自有黄金屋”的光明大道。可是,这一段是什么意思呢?如果凤姐真的这样了,你之前抨击她的各种不堪,就可以一笔勾销了?否认普通工人的社会价值也就罢了,只要做到了功成名就,就可以既往不咎,这是环球时报的逻辑,当然,也不仅仅是环球时报的逻辑。

(网络图片:迪士尼电影《Zootopia》主角Judy)

荣筱箐在《别信好莱坞,罗玉凤经历的才是真美国》一文中,提到好莱坞“按照美式理想给我们创造出各种芳香扑鼻的毒草”,然后说良心未泯的导演将电影名称定为《Zootopia》(中文译名:疯狂动物城)即“动物乌托邦”,“给观众留下最后的暗示:美好的理念都是幻想”。博主认为,荣老师此处的逻辑有点混乱了,从电影名称,到电影中动物城“乌托邦”大字的满天飞,分明就在告诉我们这是美好的想象,是一种追求与向往。如果认真看过这部电影,大概都能够体会到,电影对现实社会的讽刺与担忧。如果这也叫“毒草”,旅居纽约的荣老师真的是太幸福了,我相信这只是我们的判断标准不同,不信,问问没旅居过的人。

荣老师的文章说,美国不是能让兔子和狐狸都当上警察,“Anyone can be anything”的理想社会,这个世界上也没有这样的社会,博主也深表赞同。然后,话锋一转,说“凤姐”老实多了,觉得自己“将来可能就是普通人”。接着,连篇累牍告诉大家,“差不多每个中国人来到美国时都是雄心勃勃,但只用了六年就明白自己将来或许不能成就伟业却不多,而那些最终明白这一点的人大都选择了沉默”。这里,旅居纽约的荣老师和环球时报的看法其实如出一辙,管你是不是在美国,如果你是个普通人,你就只能沉默。

回到文章的一开头,农民出身,工人阶级,如果你没有功成名就,请远离成功二字!博主对于罗玉凤的炒作,抑或是美国电影传达的价值观并不关心,我关心的还是我们对于人群的划分,对于人生意义的确认,对于所谓成功的定义。

 (视频截图:美剧《破产姐妹》主角Max)

博主特别欣赏美剧《破产姐妹》中的主角Max,作为出身贫寒的餐厅服务员,她敢怒敢言,活得自在逍遥。她人性的光辉在于她接受自己,热爱自己,坚持做着自己。我想,Max除非走了狗屎运,也终究是个普通人,可是这不能成为我不爱她的理由。

我们的城市在飞速的发展着,由于人口规模的限制,Max们绝对不是受欢迎的对象。否则,我们不会看到电瓶车被限制,不会看到上海人口的负增长。我懂经济发展的逻辑,可是,这不能成为我不爱Max的理由。我懂的财富对于我们人生的意义,可是,这不能成为我不爱Max的理由。你走你的阳关道,我过我的独木桥,给Max一条生路。

话题:



0

推荐

王博

王博

2篇文章 7年前更新

用脚步去丈量这个世界,告诉你我看到的样子。

文章
  • 个人分类
全部文章 2篇
  • 文章归档
2016年 2篇